
火郁
病证名。五郁之一。心火怫郁之症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八:“火郁之病,为阳为热,脏应心,腑应小肠、三焦,主在脉络,伤在阴分。”证见全身不适,少气,咽喉肿痛,口干舌苦,脘腹疼痛,目赤头晕,烦闷懊憹,潮热颧红,咳嗽痰喘,身生疿疮等。火郁发之,可用发郁汤、发火汤或通火汤等方治疗。
关键标签(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)
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仅做学习和参考!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!
发表评论
评论审核后公开。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病证名。五郁之一。心火怫郁之症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十八:“火郁之病,为阳为热,脏应心,腑应小肠、三焦,主在脉络,伤在阴分。”证见全身不适,少气,咽喉肿痛,口干舌苦,脘腹疼痛,目赤头晕,烦闷懊憹,潮热颧红,咳嗽痰喘,身生疿疮等。火郁发之,可用发郁汤、发火汤或通火汤等方治疗。
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仅做学习和参考!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!
评论审核后公开。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