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胃散_方义分析_湿滞脾胃

平胃散出自《简要济众方》,一类方
平胃散原文如下:
平胃散
“苍术四两 厚朴三两 陈橘皮二两 甘草(炙)一两
上为散。每服二钱,水一中盏,加生姜二片,大枣二枚,同煎至六分,去滓,食前温服。
燥湿运脾,行气和胃。
湿滞脾胃证。脘腹胀满,不思饮食,口淡无味,恶心呕吐,嗳气吞酸,肢体沉重,怠惰嗜卧,常多自利,舌苔白腻而厚,脉缓”

代表方,平胃散又是一个基础方。出处一般历代说它是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方。但近年来大家比较确定,它在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之前,在《简要济众方》里,就有平胃散这个组成。但由于《和剂局方》的影响较大,很多教材,很多资料就没有改过来。因为《和剂局方》是宋代相当于政府颁布的一个成药典。当然这个方宋代就有了。

主证分析

湿滞脾胃证
√ 脾失健运:不思饮食,口淡无味
√ 升降失常:吐、利、嗳气、吞酸。
√ 湿阻气机:脘腹胀满。
√ 湿困清阳:怠惰嗜卧,肢体沉重。
√ 舌脉:苔白腻而厚,脉缓。

湿滞脾胃的脾胃,和水湿的关系,是非常密切的。这里我们先要从生理上了解一下。脾和水湿的关系。我们看这个方的名称,为什么叫平胃散?对这个起名来说,历来有各种看法,提法也很多,平胃说明胃不平,怎么不平呢?这里要注意,这里所说的胃,第一个理解的难点,这里所说的胃,我认为它是以胃概脾,也就是包括了脾胃,特别还指的是脾。因为中医历来运用名词,有一词多义,也广义、狭义的不同,比如“胃”,有时候用这胃,说胃失和降,胃主受纳,就是指的我们吃东西以后,腐熟水谷,受纳腐熟水谷这个具体的胃,那是最狭义的一个胃。如说胃痛,比如临床症状,那就是具体这个胃。但有些情况下,中医又用“胃”来概括脾胃,比如说病人消化很正常,说你胃气不错,这时候的胃气不光光是指装东西这个胃,包括了脾,包括整个消化功能的概括。这也常有。这个时候,比如有以胃可以概脾,以脾也可以概胃。我们经常讲中医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,这个时候的脾,包括运化的脾,和受纳的胃。甚至于包括消化道。都概括在脾这个大系统里面。胃也是这样,比较广义的,它是概括了消化系统,而这个最广义的,有的时候胃,还可以把它来反应人体的生机活力,比如说看脉,脉来从容和缓,我们说这是有胃气,这时候胃气不是指的你的消化系统,也不是指的你的这个位置,而是指的整个有生机活力。又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。面色明润含蓄,有胃气。如果真脏色出来了,就是没有胃气。这时候的胃,是一种极广义的,一种概括人体生机活力的一种概念。
这里平胃散的胃,实际上是整个消化系统的意思。消化系统脾胃要恢复平衡。平胃,说明不平,怎么不平呢?古人举例子,把脾胃比喻为土,土生万物,高的地方叫敦富,就是胃,低的地方叫卑贱,就是脾。现在平胃散是说它脾不平,不平是高了低了。实际上是脾低了,那相对胃高了。水往低处流,意思水湿,脾运化功能差了,水湿就容易困脾。所以平胃散的名称,实际上是用来提高脾的运化能力,来消除水湿,因为消除水湿有助于提高脾的运化能力。提高脾的运化能力又有助于消除水湿,这相互影响的。脾主运湿,湿气归脾,湿邪又能困脾,所以在平胃散里,以这个基础方,体现出除湿而运脾的相互结合。
湿滞脾胃证主要是脾失健运,或者湿困这个脾,脾健运作用减弱,或者脾失健运以后产生湿邪,从脾失健运就可以不想吃东西,不思饮食,口淡无味。脾失健运,水湿阻滞在脾胃以后,首先引起中焦气机升降的失常,胃气不降,就呕吐,胃气上逆,脾不升清呢,就会泄泻,嗳气、吞酸,这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,湿邪阻滞气机,又可以导致脘腹胀满。但是水湿容易伤阳气,湿邪阻滞清阳,可以反映出
人没有精神,怠惰嗜卧,肢体有沉重感。这都是在《中医基础理论》和《诊断学》里学到的湿邪为病的一些主要症状。舌像脉像:舌苔白腻而厚,脉缓。白腻反映出有寒湿的特点,有脾不运化,产生湿的特点。脉缓是反应脾的运化乏力。这是平胃散的助主治证候分析。根据主治证候来确定治法,关于治法和方义分析,我们下堂课讨论。
刚才我们讨论了平胃散的主治证候分析。从它的病机来看,它是湿困脾胃,湿邪阻滞脾胃,引起脾胃的气机升降失常。
功用:燥湿运脾,行气和胃。
通过燥湿,恢复脾的运化,解除湿邪的困滞。我们前面讲到这一节概述时提到过,除湿药和行气药往
往相互配合。所以在治法当中也结合行气来和胃。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。

方解



苍朮

厚朴

陈皮
使
甘草:调和诸药
苍朮是君药,苍朮有较强的燥湿作用,能运脾燥湿,既能燥内湿,也有辛温发汗,祛除表湿的作用。厚朴为臣,它是苦温药,苦温可以燥湿,厚朴也带一定的芳香特点,也能化湿。君、臣相配合,苍朮厚朴结合,是燥湿运脾的一个常用组合。陈皮为佐药,擅于疏理气机,理气又化湿。
在我们中药运用当中,很多方剂的配伍当中,到明清以后,都很多喜欢加陈皮。陈皮比较平和,而且它的理气对升降补泻来讲,我觉得它是一个多向协助作用。很多补泻升降方里,都喜欢配陈皮。比如说四君子汤,益气健脾的基础方,五味异功散里配了陈皮,它有助于增强它益气健脾作用。在泻的方里,后面要讲的,比如消导剂,消食的方里往往也配陈皮,它这个理气化湿,有增加消食药,消导的力量。在升举的方里,比如补中益气汤,它治疗气虚清阳下陷,里边也配陈皮。降气的方,比如苏子降气汤,前面在理气剂里讨论了,苏子降气汤作用主要是降气,降肺气上逆,治疗咳喘,配陈皮也助于它的气机下行。所以陈皮的作用,我打个比方,可以帮助我们理解,在升降方面,就像一个,要在地上大一根桩桩向下,你垂直的直接往下,打起来很费劲,你往下打一下,摇一摇,打一下,摇一摇,它就容易下去。或者你把这个一根地下钉的木桩桩要把它拔起来,你完全垂直的向上拔,很费力气,你拔一拔,摇一摇,再拔一拔,摇一摇,它容易出来。陈皮起作用,我比喻它这种对补泻升降作用,就是疏理气机,摇一摇的这个作用。所以别小看了这个药物,配在其中,对疏理气机,不管当助运脾还是化湿,是都很重要的。
甘草是使药,它可以补脾,也可以调和诸药,所以整个这个方药味不多,配伍很精当,精练,它成为一个燥湿运脾,治疗湿困脾胃的一张基础方。也就是对后世的很多方剂,运用这些基本结构。

运用

随证加减

脘腹胀满、舌苔厚腻。(湿邪阻滞的部位是中焦,湿阻气机以后,脘腹胀满,是平胃散证往往出现的。要了解它湿邪阻滞气机,脾不健运,湿邪阻滞,那舌苔上面的厚腻,反应出湿浊阻滞的特点。)

随证加减

平胃散是基础方,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味用药。水湿郁滞,可以化热,如果阳气不足,多产生寒湿,性质不同,治法也不同。如果它属于湿热,一般舌苔是黄腻的。如属寒湿,阳气不足不能温化。
√ 证属湿热,加入黄连、黄芩。(侧重在清热燥湿)
√ 证属寒湿,加入干姜、草豆蔻。(温脾胃阳气,草豆蔻燥湿温中)
√ 兼食滞,加山楂、神曲、麦芽。(食滞可以加重湿阻中焦,配合消食药,体现标本兼顾)
√ 兼气滞,加木香、砂仁(厚朴陈皮的行气、理气不够,木香、砂仁可行气和胃)
√ 呕吐甚,加藿香、半夏(加藿香、半夏,此方即为不换金正气散,增加化湿、和胃、止呕)
√ 泄泻甚,加茯苓、泽泻(可以渗湿止泻,利小便,实大便)

平胃散使用禁忌

阴虚气郁,脾胃虚弱者,不宜使用。(或不能单独使用,因为毕竟平胃散比较温燥)

《邓中甲方剂学讲稿》

关键标签(点击可获取更多内容)

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仅做学习和参考! 身体不适时请到正规医院就医!

发表评论

评论审核后公开。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评论信息
picture loss